轉職心路歷程 ( 四 ) 訓練營中反思並成就職涯的獨特

轉職心路歷程 ( 四 ) 訓練營中反思並成就職涯的獨特
Plastic Love MV - 附上一張覺得在反思的圖
本文人格特質色彩重,聚焦於在訓練營中軟技能的發展跟建立人脈

同儕壓力拔山倒樹而來

WeHelp 訓練第二階段開始,我跟同期的同學有了接觸。在第一階段學習時,我覺得成功交出作業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也無暇顧及其他的人進度。但到了第二階段看到同學之後…我漸漸開始不這麼想。

每週任務完成期限都是到週日,本來我交作業的時間就是在星期三、星期四,還有時間優化。我對於自己這樣的完成進度是給予肯定的,但當我跟同學有了實際接觸,也知道了前幾名交作業的同學是誰之後,我有了比較的心態:

「我完成作業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如果每個人只要時間夠多都能寫完 code, 並成功交付作業,那我的亮點在哪?」

焦慮感直接海嘯而來,比沒見到同學的時候多太多太多了,這就是同儕壓力拋出給我的第一個難題:「如果我跟同學爭取同一個職位,我贏在哪裡?」

本來只是想轉職成功,後來好像變貪心了?!

對我來說進訓練營還有一件事情很可怕,就是每個人專注在技術上!畢竟轉職成軟體工程師最該專注的是技術,覺得視野好像變窄,一有人技術比自己厲害,就好像他就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持續追趕不上的挫敗感就會更深。我想這就是訓練營環境會給的壓力。

找出亮點,從業務+技術的結合

但其實考量到除了技術之外,實際工作不可能只有看重技術,還會看中溝通跟合作。而我擁有之前業務培養的軟技能,在思考怎麼發揮之後,我認為我可以試著在訓練營積極參與與人相關的事情。這不僅包括日常的溝通,更涉及在團隊合作中解決問題與調解衝突,這樣的互動也可以進一步鞏固我與他人的關係。結合「技術與人際處理」或許是一個可以發揮的方向。我決定在訓練營中建立人脈,擔任總召,認識所有人並且變熟,並且積累「人力資源」就是我初期的想法。

有了人力資源可以交換知識、互相討論、獲得情報,比起只是鑽研技術單打獨鬥,對我來說有獲得新觀點跟優化程式碼的機會都可以變得更好。這樣訓練營除了累積技術之外,也可以成為我的職涯故事的一部分。而且畢業後也可以跟同學交流職缺,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發起 Notion 共筆活動:

經過上面好好思考之後,我馬上迎來的第一個契機,助教建議我可以試試做「共筆」,進行技術文件的共同撰寫,所以我在 Notion 上自費開了共同編輯。好處是可以練習寫技術文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教同學的機會、練習寫文件表達,也能夠有契機可以各種認識人!交流分享是我喜歡的方式,而且以進步為考量,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活動,所以我就答應並真的開始著手進行。

不過呢,想當然參與的人不多,並不是每個同學都有這樣的餘裕,大家的主力還是要把技術先顧好,所以即使持續推動效果還是有限,但這個活動確實給了我自己很強的牽制力,我身為主辦方的壓力推動我持續不間斷的產出。

發起讀書會:

考量到我的另一個目標是建立人脈,所以我又開始了計畫 B!如果不能用文件跟同學交流,那我就辦讀書會吧。我開始揪團,到處問同學是否參與,前期雖然不是主題討論,但我擔任主揪約大家一起咖啡廳寫 code。wehelp 只有每週五實體時間能夠跟大家見面,以這個頻率要跟大家變熟是很難的,必須提高跟大家的見面頻率才能變熟,交流也不會覺得害羞。就這樣我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都辦了讀書會,也會主動關心每個人狀況。確實得到了好的效果,我為了跟大家交流,技術的部分也必須讀得更熟才能對別人說明,比起我自己讀,更讓我更認真去理解技術。

以前都不會想說多認識誰,但後來發現認識新的人就是在觸發事件,就像新的 NPC 才會給你新任務,為了觸發新事件只好努力。說實話,要舉辦活動當負責人,每天自己也是怕得要死,怕活動失敗、怕丟臉、怕講不好、怕被拒絕。但會這樣害怕也許只是失敗的經驗不夠多,先變成死豬就不怕滾水燙。做還是要做,有球就打,不給自己不做的選項。

除了程式碼的挫敗,在訓練營舉辦活動也累積了滿滿的挫敗。我在訓練營期間選擇「聽最難聽的話,做最難的事」我接受同學、助教直白的意見做改進,也持續進行我的讀書會活動。這些嘗試在面試都給了我足夠的養分,也成了很好的故事,說明我是一個怎樣可以解決問題、懂得優化、有領導力,懂得團隊合作的人。完成訓練營後,我的技術能力得到了基礎,而我在軟技能上的提升,也顯著增強了我的面試表現。

如何串起訓練營中的故事並在面試中自我介紹說明?

💡
以下融入工程師需要的特質並加上實際例子:

我是一個 執行力強 而且 目標導向 的人,我會自己設定目標並馬上開始動手執行,例如我知道在需要分享技術的環境中能夠最推動我的學習,所以我在訓練營中推動了兩個事情:

1. 共同編輯活動:
邀請大家一起寫技術文件,促進大家分享技術知識(技術分享與推動學習)
2. 發起後端讀書會:
除了自己的讀書會之外也推動其他同學組織讀書會(影響力)。因為我喜歡跟別人討論,也會因為別人討論而學習的更認真(學習熱忱)、藉由吸收大家好的觀點,去修正優化自己的作法。(自我修正優化)

而我也是寫最多技術文件的人(技術文件撰寫)。另外我也在訓練營中擔任總召的角色,之前工作所培養的人際應對技能也讓我非常擅長跟團隊溝通並鼓勵大家,我所組織的後端讀書會是最有凝聚力的,我相信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在團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團隊合作 + 溝通)

最終面試成果

共筆經驗真的帶給我非常多的面試機會,每次面試我都會詢問面試官為什麼會找我面試,至少 6 間以上說明他們是看到我的共筆文件而對我有興趣,而我也是那個寫最多文件的人。另外在訓練營擔任總召以及讀書會舉辦人,這個經驗在面試時也足夠說明我具有領導力跟影響力,這是不少新創團隊喜歡的特質。而我所面試的公司也是高度重視人格特質的公司。

在訓練營擔任總召,吵老師、吵助教、吵同學,確實也讓我比其他同學多了其他機會,目前也有在訓練營平台提供諮詢服務。到這裡我也感受到業務的技能不管到哪都受用,辦這些活動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不是業務訓練的抗壓性可能真的受不了想放棄。

在訓練營結束後,我已經給出了自己對於「如果我跟同學爭取同一個職位,我贏在哪裡?」這個問題自己的理想答案。

後記

其實最初我根本沒有想要建立人脈,也沒想過辦活動辦那麼大,雖然有業務背景,但這些我也沒有嘗試過。但是訓練營壓力一直推動我找新的出路,對於技術的焦慮、轉職失敗帶來壓力,以及過去業務經驗未能發揮的無力,總總堆疊之下轉化成新的方向,想想也是覺得很神奇,我想如果我選擇自學的話,應該無法達到今天的成果。或許如同我前面所想的,訓練營很適合我。感謝當時在 wehelp 的老師、助教還有每一個同學。

關於同儕壓力,大家都有不同想法。雖然助教、老師都苦口婆心說跟自己比較就好,每個人基準點不一樣,但我自己就是不聽勸,偏要在這個階段就試著想破頭先面對這個問題,搞到頭破血流才蹦出上面那些想法,現在想起來提早面對也不是壞事。


彭彭訓練營轉職經驗問答

  • 彭彭訓練營名氣比較低,對我找工作有影響嗎?
    • 沒有,我本來就是業務背景,再加上有半導體相關經驗,有一些科技廠跟外商在我開放履歷之後就主動發面試邀請給我。
  • 轉職找工作時,談到 offer 跟上一份工作相比有比較差嗎?
    • 沒有,甚至更好。我是後端,我每個 offer 都有談到月薪 5.5 萬以上。我沒有程式相關背景跟經驗,但是業務累積軟實力讓我在談薪水很順利。面對人資壓薪水也可以好好應對。
      • 在訓練營中,技術能力好的人真的可以拿到最好的薪水嗎?
        • 真的不一定,面試表現除了看技術也看人格特質,另外也需要考慮「會不會面試」綜合這些因素去看,只能說技術跟找到的薪水有相關,但沒有絕對
  • 你實際參加訓練營之後,覺得有什麼地方特別好?
    • 果然還是人脈,我覺得非常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訓練營中組讀書會也很容易,因為大家有共同目標。跟大家一起成長我覺得是很好的事情。
      另外,有學長姐跟助教可以認識我也覺得很棒,訓練營會請他們分享職涯心得。學長姐比自己多了幾年經驗,同身為轉職人,自己踩過的雷他們可能已經踩過了,能夠給予一些職涯建議。也比較好去想像未來職涯發展。
  • 訓練營中提供的訓練在職場中真的有用嗎?
    • 有,至少你會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我個人在銜接新工作的時候還是很痛苦。訓練營已經有一定難度,但轉職後上工的難度更高。關於這個主題會再另外分享
  • 訓練營對於就業支持和職業發展有相關資源嗎
    • 目前還在發展中,現在是有諮詢系統,可以做模擬面試或職涯諮詢,可以諮詢到一些已經在業界一段時間的轉職軟體工程師提供一些看法。如果是畢業後找工作不順利,也能再預約模擬面試尋求建議。
  • 文中看起來你都很積極,都不會有懶懶的時候嗎?
    • 一定有的!有時候還是會覺得作業交了就好了。雖然老師會給提早交作業的人新方向,但不是馬上就會用到,就會懶懶的。我其實有尋求助教建議,助教建議「創造使用契機」。想一個作法讓自己會想要認真努力,「辦讀書會」就是個好方法,因為答應要分享部分內容,也跟人約了時間,那就有個壓力要好好準備,這樣學更多就變成我的「需求」,也就會更認真。
  • 承上,有發現你有得到助教的額外建議跟幫助,為什麼你有這樣的機會?
    • 我覺得會選進來當助教的人,本身就有熱心助人的特質。除了技術問題之外,其實助教在一些職涯上或者學習方法上都很能給建議,但是必須先拋出自己的需求才會有更多得到協助的機會,可以試試看多問一些其他問題,也許會得到不錯的答案。另外也鼓勵大家對助教進行反饋,助教開 office hour 分享知識也是在學習的路上,會需要反饋做修正,他們會很開心的。
  • 好多人都提到參加讀書會,到底讀書會對於面試有什麼幫助嗎?
    • 如果是當創辦人,說明你怎麼維持參加人數、召集同學、提升讀書會分享品質、提供同學在學習上的協助,這些都是你的領導跟影響力,值得面試一提。
    • 如果是當參加者,說明你怎麼藉由讀書會分享優化你的技術跟學習方式、取得更好的觀點、如何跟其他人溝通,或者提供同學在學習上的協助。不斷優化自己的特質、技術熱情和團隊合作都是值得提的方向。
  • 最後,你跟你的訓練營同學還有聯絡嗎?
    • 有,我擔任主揪角色,定期都會約同學出來吃飯聊近況(討拍),且我打算持續跟大家保持聯絡,但就我所知很多人找完工作後就不會再彼此聯絡了。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有興趣想要了解更多或討論的話,歡迎寄信到 yinchunchuang0110@gmail.com 跟我交流!